關于我們
紅寺堡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貫徹落實國家“八七”和寧夏“雙百”扶貧攻堅計劃,為從根本上解決寧夏南部山區群眾脫貧致富而實施的扶貧揚黃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戰場,1998年開發建設,2009年設立市轄區。行政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轄2鎮3鄉1街道65個行政村7個城鎮社區。累計開發耕地70余萬畝,搬遷安置移民23萬人,是全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揚黃扶貧集中安置區。201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含太陽山開發區)62.9億元,增長8.1%;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2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1億元,增長7.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2.2億元,增長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774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825元,增長11.7%。累計實現4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2442戶49180人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3.46%下降到0.76%。
歷史悠久。紅寺堡境內鐵莊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文化,見證了上古先民拓荒墾殖之盛況。夏商時代,為雍州轄地,牧野千里,羌戎等游牧民族在此安居。秦漢時期,分屬北地郡、安定郡,部分關東移民遷徙至此。后為西夏王朝轄制腹地,多民族融合聚居。紅寺堡之名,見于有明,是明慶王就藩封地,為軍事要塞,有大小烽堠24處。慶王朱栴陵墓位于羅山東麓,地處今太陽山鎮周新村以西,占地30余平方公里,陵區被稱作“寧夏明代博物館”,1988年被確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區位優越。紅寺堡地處東經105°43'45"~106°42'50",北緯37°28'08"~37°37'23",是承接寧夏東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臨吳忠市利通區和青銅峽市、靈武市,南至同心縣,東至鹽池縣,西北與中寧縣接壤。北距寧夏銀川市127公里,南距固原市220公里,西距甘肅省蘭州市360公里。境內鹽中高速、福銀高速、定武高速3條高速公路和鹽興公路、黃同公路、滾新公路、恩紅公路4條縣道縱橫交錯,太中銀鐵路、滾紅高速、福銀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銀西高鐵穿境而過,東距銀川河東機場、西距中衛香山機場均不超過150公里。
資源豐富。紅寺堡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387毫米。年平均氣溫8.7℃,日溫差13.7℃,全年大于10℃積溫可達3200℃以上,全年日照時數2900~3550小時,是我國太陽能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年平均風速2.9m/s~3.7m/s,大風日數25天,風光資源豐富。境內有煤炭、白云巖、石灰石、石膏、石英砂、陶土等礦產資源。太陽山礦區煤炭資源儲量127億噸,白云巖儲量18億噸,石灰石遠景儲量49億噸,石膏探明儲量7994萬噸。
環境優美。城市東南26公里處的羅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寧夏第三座大山和中部干旱帶最大的水源涵養地,群峰疊翠,風光秀麗,素有“荒漠翡翠”“瀚海明珠”之美譽。羅山富含珍貴樹種的森林,近百種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稀有而珍貴,具有極高的保護、觀賞和研究價值。茂林深處的云青寺,建于宋代,已有800多年歷史。羅山腳下的新莊集移民舊址、航空旅游基地、萬畝葡萄觀光園等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佳地。連續承辦了6屆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羅山飛行營地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2017中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羅山航?;乇幻麨椤熬敷w育賽事”“中國航空運動協會羅山飛行營地”和“中國科技體育(航空模型)訓練基地”。寧夏移民博物館成功躋身國家AAA級景區,集中展示了寧夏古今移民全過程,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國家紅色旅游線路和寧夏“黃河金岸”旅游圈一處獨特的景觀。
產業興旺。大力發展“3+X”產業(葡萄、枸杞、黃花菜三大主導產業,瓜果、蔬菜等特色產業),釀酒葡萄、枸杞、黃花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6萬畝、5.6萬畝、8.02萬畝,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1.2萬頭、90.5萬只。紅寺堡區榮獲“全國食品安全基地”“中國最具發展潛力葡萄酒產產區”、世界獨一無二“優質·有機·荒漠”產區、“中國富硒黃花菜明星產區”“中國富硒黃花菜明星產區”等稱號,太陽山鎮興民村榮獲全國“十佳鄉村發展模式”“百種特色優質農產品”獎,紅寺堡鎮榮獲“中國葡萄酒第一鎮”殊榮,匯達、漢森等企業87款葡萄酒先后在國際國內比賽中獲獎115項。百瑞源紅寺堡枸杞基地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首批生態原產地認證,通過德國BCS有機食品認證。
民族團結。紅寺堡區回族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62%,另有滿、東鄉、保安等12個少數民族,主要搬遷自周邊五省及寧南八縣156個鄉鎮412個行政村,人口構成復雜。近年來,紅寺堡區以“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為抓手,引導宗教人士爭當助推發展“八大員”,教育信教群眾一手念好教義經,一手念好致富經。堅決打擊宗教領域非法滲透活動,及時妥善處理宗教內部矛盾,維護了現有宗教格局穩定,鞏固發展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2019年,紅寺堡區榮獲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和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55124”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模式入選全國首批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